服務故事

讓兒子能聽見的努力之路

讓兒子能聽見的努力之路

文|朱聖恩 攝影|何坤益

 

對范春霞而言,從小到大,「聽」向來是自然而然的事。然而,「聽」這件事在她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後,有了截然不同的經歷。

 

初為人母,長子小祐來報到,范春霞觀察到有時候叫兒子時他都不搭理,也不太說話,於是帶他到高醫檢查,被診斷為重度聽力損失,夫妻倆晴天霹靂,再帶小祐到長庚醫院檢查,結果仍是一樣。

 

小祐的重度聽損雖令范春霞震驚,但是她沒有時間難過。按醫師指示建議配戴助聽器、電子耳並進行聽語療育與早期療育,並在裝電子耳後勤陪小祐在家口語練習,助小祐迎頭趕上生長發展曲線。

 

小佑進到伊甸旗山兒童早療發展中心後各項能力皆進步許多

小佑進到伊甸旗山兒童早療發展中心後各項能力皆進步許多

 

原本范春霞一家住在高雄市三民區,帶小祐到婦聯會上聽覺口語訓練課,交通還算便利。在小祐添了弟弟後,范春霞搬到美濃的婆家,方便照顧老幼。

 

在美濃,范春霞積極尋找對小祐有助益的早療資源,聯繫上了伊甸旗山兒童早療發展中心。進入早療中心後的成長與進步,讓辛苦的范春霞感到欣慰。

 

從前的小祐不會喊爸媽,只會拍拍人,看小祐孤零零地自己玩,范春霞好心疼。但現在,有職能治療老師帶小朋友手拿呼拉圈走平衡木,訓練感覺統合,又有同學環繞在身邊,一同聆聽老師的指示,熱熱鬧鬧地進行每一項活動,小祐不再孤單了。

 

在伊甸,有老師與同學的陪伴,小佑不再孤單

在伊甸,有老師與同學的陪伴,小佑不再孤單

 

談起小祐在早療中心的情形,社工李品鋒笑著說,小祐剛來早療中心時受限聽力,無法理解別人說什麼,所以大部分都是要求別人照他的意思行。「我們聽不懂小祐在講什麼,他一急,就生氣了。」

 

小祐在2021年,完成雙耳電子耳植入手術後,聲音接收有提升。李品鋒表示小祐的認知能力良好,現在要加強的部分是指令理解與社交活動,幫助小祐適應未來進入小學的團體生活。

 

電子耳的術後開頻仍需持續搭配聽語復健及訓練

電子耳的術後開頻仍需持續搭配聽語復健及訓練

 

小祐的聽力問題使父母相對留意弟弟的聽力,弟弟未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,醫師也建議植入電子耳。目前弟弟先配戴助聽器,春季與小祐一起到旗山早療中心上課。

 

聊起為兒子們聽力奮鬥的過程,范春霞不自禁落下淚來,畢竟這過程有許多一般人想像不到的艱辛。她不吝惜分享積極讓早療資源及時介入兒子的黃金療育期,希望能為家中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庭加油。

 

旗山早療中心亦持續藉著早療服務的介入,幫助孩子,也幫助到整個家庭。

 

資料來源/閱讀更多:伊甸園電子報2022.03.08 NO. 421